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餐饮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5月24日至25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与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广东省碳标签产业研究院、广州无名碳链企业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厨协设计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双碳管理人才系列培训班暨‘零碳(近零碳)餐饮业厨房供应链全产业链双碳人才专项培训’”首期班在广州成功举办。作为全国首个聚焦餐饮供应链低碳化的权威培训项目,活动吸引了来自餐饮业、酒店业、厨房工程设备企业、科研院所及碳咨询服务机构等领域的近百名高管及技术骨干参与,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与实战案例分享,为全国餐饮业供应链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开班仪式:政产学研共话低碳未来
5月24日上午,培训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正式启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鹏在致辞中指出:“在‘双碳’目标下,餐饮行业亟须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低碳管理体系。”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齐珺致辞中强调:“高校将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和创新解决方案。”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破解行业转型痛点
5月24日上午,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鹏围绕“双碳”战略框架展开专题解析,系统阐释碳市场机制与国际碳关税(如欧盟CBAM)对餐饮业供应链的联动影响。课程从全球碳标签发展实践切入,剖析碳足迹核算在供应链降碳中的核心作用,强调碳标签体系对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引导绿色消费的关键价值。结合餐饮业实际,李鹏指出,政策压力正向供应链全环节传导,需通过碳足迹数据化管理优化采购、生产及物流路径,同时依托碳标签认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其解读为行业厘清了“政策约束-碳标签应用-供应链转型”的逻辑链条,为餐饮企业构建低碳韧性供应链提供方法论支撑。李鹏还强调,中国碳标签体系建设需加快与国际标准互认,推动国内低碳实践成果融入全球市场。
中国餐饮业零碳(近零碳)供应链行动组委会首席顾问、广东省厨具协会设计委员会主席黎升全、副主席孟家荣、李志敏等专家聚焦零碳(近零碳)厨房供应链管理创新,结合《零碳餐饮业厨房供应链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最新进展,系统阐释厨房设计规范与产品能效标准的低碳引领价值。结合零碳厨房设计标准、设备能效优化等实际案例,剖析设备能效优化与智能化改造的技术路径,为构建“标准牵引-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的零碳供应链生态提供可复制经验。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欧锦文教授从供应链管理理论切入,开设专业课程,系统阐释供应链协同降碳的关键环节与流程优化逻辑,结合餐饮企业采购、生产、物流场景构建低碳转型方法论。欧锦文强调,供应链协同需结合ESG绩效评估与碳排放核算工具,将理论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决策,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
行业研讨会:跨界经验融合 探索降碳新路径
5月25日下午,“碳足迹碳标签助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零碳(近零碳)餐饮业厨房供应链研讨会”作为培训核心模块,汇聚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全产业链降碳”展开深度对话。
会上,TCL实业高级经理潘志强以“碳标签实践分享报告”为题,详细拆解了家电行业碳标签应用经验。他结合TCL产品出口案例,阐释碳足迹核算如何助力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CBAM),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与供应链管理,实现单品类碳排下降、跨境合规成本缩减的实践成果。潘志强强调,碳标签不仅是国际市场的“准入证”,更是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其“数据透明化-技术标准化-产业协同化”的经验为餐饮业提供了跨界参考。
餐饮企业、厨具制造商与碳服务机构三方展开深度对话,围绕“预制菜冷链碳减排技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低碳技术应用进行专项研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并聚焦“中小餐饮企业数据采集难”“跨境供应链合规成本高”等痛点问题,探索标准化、低成本化的协同减碳路径。
此次研讨会旨在推动餐饮业构建“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中和”的全链条低碳模式,通过政策、技术、市场多维度协同,打造可复制的零碳厨房供应链样板,为全国餐饮行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最后,无名碳链企业服务平台执行董事黎嘉强作课程总结分享,新一代餐饮人才需要掌握‘双碳技能包’智能运维厨具优化使用低碳设计从食材采购到厨余回收的全链条降耗。培养具备双碳意识的领导者,相当于为企业植入‘绿色基因’,既能通过ESG评级吸引资本关注,更能打造‘可持续餐饮’品牌标签。我们在餐饮业培养的不仅是掌勺者,更是‘碳索者’,餐饮业就打开了三重价值:用政策东风降低转型成本、用绿色技能创造经济收益、用社会责任赢得未来市场。
从湾区样板到全国推广 引领行业范式变革
结业仪式上,主办方为广州双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无名碳链企业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启动了“餐饮业厨房零碳供应链会客厅”,为上海翼捷智慧厨房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佳环保有限公司等单位颁发“中国餐饮业厨房碳链行动计划绿色伙伴”证书,同时向50余名学员授予”零碳供应链双碳人才”证书。广东省厨具协会设计委员会主席黎升全表示:“这批专业人才将成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
本次培训创新采用“政策-标准-技术-产业”四维联动模式,被业界誉为“餐饮业双碳人才培育的标杆实践”。通过强化碳足迹核算能力与供应链管理,培训不仅助力企业破解“数据采集难”“跨境合规成本高”等痛点,更以碳标签为纽带,推动零碳厨房设计标准落地、低碳技术产业化及绿色消费市场培育。主办方表示,未来将以湾区试点为基础,推动零碳设计标准、低碳技术及人才体系向全国输出,加速行业从“单一节能”向“全链脱碳”跨越。随着《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发布及全国碳市场CCER交易重启,餐饮业正加速从“单一环节节能”向“采购低碳化、生产清洁化、物流绿色化”的全链条深度脱碳演进。
在“双碳”目标深化实施的关键阶段,此次培训通过政策解读、技术赋能与生态重构,为全国餐饮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湾区经验。从应对国际规则到建设国内标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协同,中国餐饮供应链正以人才为引擎,迈向“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中和”的闭环模式。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餐饮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率先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更通过“标准输出-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湾区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未来,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和低碳技术的迭代升级,中国餐饮业将加速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